新闻详情
饲料原料价格上涨,如何严把质量关?
发布时间:
2017-12-27
来源:
原创
今年的猪价趋势让人心里没底,一方面环保压力,导致多个地区出现禁养、拆迁,然而另一方面猪价忽高忽低,同时玉米及其副产品、豆粕、进口鱼粉、磷钙、氨基酸、多维、微矿、药物添加剂等原料价格相继有不同程度上浮,导致配方成本压力巨大。面对这种市场情况,如何严把原料质量关,稳定产品质量,提高养殖效益显得至关重要。
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国家农业部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原料的接收、检测、存储和使用,因此,严格执行原料质量相关制度是生产合格优质产品的基本保障。近年来,湖南百宜融合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》和《ISO 9001-2015》形成规范化的质量体系管理工具,通过筛选优质安全原料,稳定产品质量。其次是制度之外的细节策略。如何鉴别掺假、伪劣原料及做好库存原料的质控,湖南百宜技术中心针对原料到货的各种现象采取了相关策略,供业内人士参考。
现象一:经品控化验室检测不合格的原料,原料车通过换车牌号,重新进入待检区,如图1(被退走的装玉米的套牌车,把车牌号“5”套在原来的车牌号);有时还会出现退走的原料,司机把抽有孔的原料包装搬动下,大大方方又进入待检区。
对策:
1、完善原料车登记资料。对来货车辆号牌不仅登记前牌,后面挂牌也要登记,因后牌更换的难度大,避免退货后司机更换前牌再次进入待检区,不仅占用检测资源,倘若侥幸过关,还会对产品的稳定性造成潜在风险;
2、一票否决制。品控人员取样时看到包装上有抽样孔,直接进入退货流程。
现象二:货车不同的区域放置不同质量的原料。如图2(在卸货过程发现,四周是合格的碎米、而中间,底部是劣质碎米)
对策:1、抽样方法多样化。品控人员要立场坚定、坚持原则,不让客户发现抽样的规律性,按S、Z、W型要不断变换,以免不良客商钻现场品控抽样习惯的空子,在抽样几率小的地方安排伪劣产品;
2、加强卸货过程抽样。边卸货边抽样,同时配合镜检,提高工作效率。
现象三:随着饲料厂产品销量的不断上升,当天原料到货的品种、数量多,如何快速有效筛选出优质原料?
对策:
1、经验丰富,责任感强的品控队伍。品控人员利用自身经验,通过看(原料外观、色泽等)、闻(原料气味)、问(原料及供应商相关信息)及尝(原料的熟化度及是否掺假),对到货原料进行初筛;
2、镜检。麸皮之前掺花生壳、石粉、稻谷壳等 ,现在粉碎较细的麸皮掺麦杆;鱼粉中以前掺水解皮革、水解羽毛粉、血粉、稻谷壳等,进口鱼粉中现在多掺罗非鱼粉,价格相差大,检测指标有时难于判断,如图3(豆粕中回掺加热过度的豆粕,因没掺均匀导致部分豆粕中含焦糊粒过多;有时回掺豆皮掺得不均匀,导致同一批次豆粕粗蛋白质差异较大)和图4(粉碎较细的麸皮掺较多麦杆)。因此,对于原料质量控制显微镜检尤为重要,镜检成本低,容易出结果,但这需要检验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。
3、原料指标检测的灵活性。根据区域原料质量分析灵活调整必检指标和抽检指标。如往年东北玉米整体质量较好,黄曲霉毒素、呕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基本为免检,但今年呕吐毒素为必检项目;近几年,麸皮、次粉、面粉中呕吐毒素为必检指标,黄曲霉毒素,玉米赤霉烯酮一般不会超标。
现象四:原料入库后如何进行监管?
对策:
1、控制原料的库存周期,尤其是易变质原料,如油糠的气味和酸价变化快,一般夏天不超过4天的储存时间,冬天一般不超过7天;
2、加强原料的库存巡查,同时填写巡查记录,确保库存原料储存期的质量安全;
3、库存原料随机抽样。出现场外、场内,巡查抽检不一致的直接退货,也可以把此供应商直接纳入不合格供应商名单;
4、原料按照先进先出原则,确保其质量的可控性。以产品质量稳定为前提,如遇到部分原料水分稍高且在可控范围内,可以和生产沟通提前使用;
5、特别关注规范筒仓玉米的使用,尤其是仓底玉米。
对于我们所处的行业来说,猪价、原料的价格也许我们无法掌控,但我们必须严格把握饲料原料的质量,因为质量是饲料企业的生命。湖南百宜将利用自主研发、合作研发、联盟研发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,严格规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,及精准专业化的教乳料、预混料、发酵料研发生产平台,稳定产品质量,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,真正做到湖南百宜集团企业宗旨“围绕养殖做饲料,做好饲料为养殖”,助推生猪养殖发展!